该用户从未签到
|
<img src="attachments/dvbbs/2005-10/200510714341589495.jpg" border="0" onclick="zoom(this)" onload="if(this.width>document.body.clientWidth*0.5) {this.resized=true;this.width=document.body.clientWidth*0.5;this.style.cursor='pointer';} else {this.onclick=null}" alt="" />) d+ T8 F( Y4 {. B
图:1939年白雪娇回国抗日,同学在马来西亚槟城码头为其送行。 # x% |( \8 Q0 n' E+ H0 c4 _! S
3 j `1 s- `- I8 Z0 H" w
临行才留下一封家书,信中写道:“亲爱的父母亲,别了,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……此去虽然千山万水,未卜安危,但是,以有用之躯,在有用之日,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刻,正是青年奋发效力的时机。这时候,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斗争……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,就觉得此生无负于祖国!……。“家是我所恋的,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,但是破碎的祖国,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。”“祖国危难时候,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……这次去,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……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,竭我一滴之微力。” , M) u2 e; {# ^9 U& v: F
信的全文发表在1939年5月19日的《光华日报》上。! m; C% E6 ]5 ?# ?, W+ k W
. [0 G* v9 o: m8 Q! J出发前,白雪娇悄悄写了一封家书,嘱咐同事在她出发后寄给父母。家书最终没有发出,却被当地华文报纸《光华日报》知道,全文登载,一时轰动南洋。此时,白雪娇已在奔赴滇缅公路的列车上。 ( P e n; d# G; _. J h: J
" K0 t2 |& |3 `) q' A: O
“国难当头,我只有舍弃小家。”被她说服的父亲默默陪着她游行了两个多小时,码头上响起了《别南洋歌》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。下午2点到6点多,父亲一直陪着她坐在船上,两人面对面,相对无言。船离港的那一刻,“父亲孤零零一个人站在码头,衬着血红的夕阳,向我挥手。我望着他孤独的身影,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。”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