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迎来蔬菜最便宜的季节 本地蔬菜大量上市
4月逛菜场,思维很凌乱。 这边厢还在卖寸把高的黄瓜秧,那边厢就已经在叫卖“正宗的本地黄瓜,快来买啊”;摊主一个劲地劝你买“刚上市的蚕豆”,可自个儿掉头一想,不对啊,蚕豆不是刚开花吗? 难怪读者陈大伯打电话来说,本地蔬菜、外地蔬菜、当季蔬菜、反季蔬菜……把时令都搞乱了,“现在真正应该吃什么”成了很多人的困惑。 哪些是外地蔬菜?哪些是本地蔬菜?我们还能吃到真正的时令菜吗?昨天,请教了杭州市蔬菜研究所所长柴伟国、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业务一部副经理王华强,还有三墩双桥村既种植又零售的盛祖能,总算把蔬菜那些事弄懂了些皮毛。 现在是蔬菜最便宜的季节 土生土长的莴笋、黄瓜、茄子来了 关于4月的蔬菜农事,杭州蔬菜产业协会的记事本上说:大棚茄果类蔬菜已进入采摘期,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,同时注意棚内温度管理。 4月是春耕春种的季节,本地大棚蔬菜也到了采摘季。因此,这时候农贸市场里的黄瓜、长瓜、茄子、辣椒、莴笋等,已经不知不觉由“外来妹”变成了“本地郎”。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业务一部副经理王华强明确地告诉记者,现在是蔬菜最便宜的季节。但作为主管外地蔬菜的业务经理,他又不无伤感地说道,现在大量本地蔬菜上市,外地蔬菜基本是亏本贱卖。 市物价局的“价立方”也显示,这两天蔬菜价格一片绿,呈整体下跌态势。 其实,在一年四季的大多数时间里,外地蔬菜都在杭州市民的餐桌上功不可没。尤其是天寒地冻的冬天,来自福建、云南、海南等温暖省市的娃娃菜、小辣椒等,还有具有先进大棚种植技术的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的番茄等,确保了杭州蔬菜市场的供应。 但供求关系是硬杠杆。盛祖能在三墩第二农贸市场有一个摊位,就在上个星期,外地黄瓜还能卖4元一斤,这段时间本地黄瓜大量上市,价格一下跌到了3元一斤。再比如,皮薄肉厚的本地茄子一上市,外地茄子的价格就应声跌落,从原先的7块跌到了5元左右。 本地蔬菜不等于真正的时令菜 真正的露地时令菜,农民大多留着自己吃 如果说,我们现在很难买到真正的露天生长的时令蔬菜,你会不会有些许遗憾? 事实确是如此。盛祖能位于三墩双桥村的蔬菜基地,黄瓜、丝瓜等移栽工作已经完成。按理说,现在温度适宜,正是露地生长的好时机,但他坦言,大多数仍是移栽在大棚里。这是为什么? 杭州市蔬菜研究所所长柴伟国从技术角度解释说,露天移栽,生长季短,产量低,病害多,而大棚种植能满足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气温条件,从而拉长生长季节,提高种植产量,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。 “大棚种植的茄子,可以实现早种早收,一直可以收到7月中下旬,一亩地的经济效益大概在1万元左右,但如果露地生长的茄子,要再过20天才能采摘,而且到了六月底,结出来的茄子就不好看,卖不出去。” 露地蔬菜虽然长得丑了点,但口感还是要略胜一筹。盛祖能的50亩蔬菜基地会留一小块进行露地种植,“因为好吃”,但不卖,只留着自己吃。 再过一星期,更多本地蔬菜来袭 本地产的茄子和青蚕豆可不要错过 4月的菜场琳琅满目,但本地茄子却是摊主一定会向你推荐的蔬菜。 本地茄子看起来和外地茄子并无区别,但口感好得可不是一丁点。“外地茄子皮厚,嚼不烂,口感不好,本地茄子皮薄,吃在嘴里糯糯的。”昨天刀茅巷的一位摊主说。 问他自己怎么做,他说,酱爆爆最好吃。 还有不少摊位摆上了蚕豆,比大拇指甲盖大一轮,绿绿的,但买的人并不多。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业务一部副经理王华强说,杭州市面上的蚕豆,最开始来自河北,最近临海、丽水的蚕豆也开始上市,带壳蚕豆的批发价已经跌至1元一斤,但口感不佳。 那么本地蚕豆什么时候上市?柴所长说,再等一个星期吧。 本地蚕豆有多好吃就不用多说了,但这极可能和露天种植有关。据柴所长说,蚕豆的大棚种植并不多见,盛祖能则从经济效益解释说,“蚕豆是一次性采摘作物,大棚种植成本明显高了点”。 看来,这真正意义上的露地时令菜,千万不能错过。
页:
[1]